科学家精神

重视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搞好农业科技成果储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相关活动 > 科学家精神

高温下的坚守 走进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一线科研工作者(二)

发布时间:2022-10-08 浏览:245
今夏,全国各地气温居高不下,多地甚至频繁出现了40℃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影响范围广。高温“蒸煮模式”对坚守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带来了严峻“烤”验,面对高温天气,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一线科研工作者顶烈日,战高温,坚守岗位,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书写服务“三农”新篇章。

筑牢植保情怀,做真正植保人

微信图片_20221008143114

秋粮要稳产高产,植保技术是关键。
为了解农业生产一线农药使用情况,植保所科技人员秉承着“哪里使用农药,风险监测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理念,顶着烈日酷暑常态化开展大田作物和蔬菜农药风险监测工作,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他们都坚守在田间地头,掌握使用农药类型与用量、药害、抗性、农药残留等信息,针对发现的药害事件及时宣传普及农药使用方法,科学指导用药。
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是突发性、暴发性虫害,做好其监测工作是科学防控关键。为保证一手数据准确、标准、详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科技人员钻进密不透风的玉米田里调查虫卵、幼虫、成虫以及寄主危害情况等,一进入玉米地热浪笼罩全身,汗水立刻湿透衣服。这种不辞辛劳、兢兢业业的植保情怀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植保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烈日当头 玉米田里的坚守

微信图片_20221008143126

又到一年一度玉米授粉的季节,生物所科研人员撒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希望。每一位玉米育种人,都对夏季玉米授粉记忆深刻——闷热的天,汗水模糊了双眼,身上套的工作服从衣领湿到脚跟。没有对工作满腔的热忱很难年复一年的坚持下去。不管是刚毕业的年轻人,还是饱经风霜的专家,执着于育种工作,用心扑在事业上。田间2万多株玉米授粉、102份玉米地方种质玉米穗腐病的接种、80多亩的省区域试验、联合体试验段数据采集、新选组合的田间鉴定等工作,虽然在40度的高温下炙烤,汗水早已湿透了衣襟,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严谨细致的工作热情,他们在用智慧和汗水诠释着农业科技人员的责任与坚守。

奋战高温一线 无惧高温酷暑

微信图片_20221008143132

2022年,是秋粮所开局之年,秋粮所共种植试验田60多亩。由于科研基础差,人员少,缺乏种植经验,秋粮所在李军利所长带领下抢赶大豆播种农时。炎炎夏日下,全员坚守在田埂上,有条不紊地规划大豆种植,汗水流进眼睛里也顾不得擦,隔着衣服的皮肤晒得又痒又疼,按时完成了夏大豆播种。7月底大豆开始杂交时,因雨水较多,天气闷热十足,而大豆杂交难度系数又高于大多数作物,杂交既要有耐心又要有毅力。授粉时间需保证在早上8点以前,因此大豆专家们早早到达试验地开始做杂交,到日落以后光线不足时才结束。在延津试验地种植甘薯时,为确保甘薯在试验地墒情较好的情况下完成种植,李所长带领大家赤脚上阵,卷起裤腿,不怕脏不怕累,撸起柚子,一起动手扦插种植,在3天时间里,完成了10亩地甘薯苗人工扦插。
秋粮所发挥团队优势,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精神,敢拼、敢干、敢闯的创业热情,克难攻关,完成了大豆课题和甘薯课题的育种体系建设,有序开展了省院大豆高产公关项目和大豆症青试验;完成了大豆400份资源材料种植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试验;甘薯脱毒苗实验也在有序开展,搜集了39份甘薯材料;完成了河南省棉花生产区域实验。他们用敢干、肯干、能干、实干书写着农业科技人员的热爱、责任与坚守!

夏日迎酷暑 奋战科研一线

微信图片_20221008143136

烈日当空,流金铄石,现代农业所的科研人员头顶烈日、日出暮归,不分节假日,在试验地开展各项科研工作。为了抢西甜瓜坐果时间,部门人员从清晨5点到傍晚7点坚守在试验地,一朵花一朵花进行人工授粉套袋。为了对葡萄进行保果、疏粒,部门人员在试验地一站就是一天,一粒一粒疏,一穗一穗处理。汗流浃背我们不怕,劳作受伤我们不惧,我们只为瓜果飘香、硕果累累。
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面对强降雨,所长刘喜存立刻投入新址试验地紧张的抢险救灾工作中,即使到晚上12点仍坚守在试验地进行排水。霍建中、王向东则冒雨在辉县试验地挖沟排水、疏通排水渠,保护试验材料。“喂,是农科院老师吗,我们的西瓜结畸形果了,怎么办?”,“喂,老师您好,我们的葡萄去年受水灾乐,今年坐果不好,怎么办?”。在瓜果、葡萄生长关键期,部门科技人员一接到农户的电话,就立刻挤时间赶赴现场指导,为农户丰收,保驾护航。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论是骄阳似火,还是大雨滂沱,现代农业所始终步伐坚定、步调一致,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向新品种培育、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不断发力。


烈日炎炎,坚持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

微信图片_20221008143141

酷暑时节,正是食用菌生产的关键时期,为避免高温对食用菌生产造成影响,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李峰带领团队奔走于炎炎烈日下,深入食用菌生产基地一线20余次,服务菇农200余人,查看菌丝生长情况,解决技术难题,用汗水支撑起菇农“防护网”,保障菇农丰产丰收。
同时,盛夏七八月,也是野生菌生长的旺盛期,李所长又带领团队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到达辉县市太行山脉7个不同的采集点,翻山越岭,不顾荆棘划伤和蚊虫叮咬,跨越200~1200米的海拔高度不断寻找野生菌,采集过程中详细记录每一个野生菌的形态结构、大小、生境和海拔高度等信息,采集到野生菌样品300多份,晚上进行样本鉴定,共鉴定为120余种,尤其是发现了连片野生灵芝群和牛肝菌群,极为罕见,这对于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研究、保护及新品种开发具有深远意义。


首页 电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