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作物

重视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搞好农业科技成果储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栽培技术 > 粮食作物

【农情快讯】新乡市小麦后期管理技术措施

发布时间:2025-05-14 浏览:3

当前,新乡市小麦已进入灌浆后期,距离夏收仅剩十余天。为确保夏粮丰产丰收,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针对小麦后期管理、病虫害及极端天气防范等环节制定系列技术措施,全力保障夏粮颗粒归仓。

后期管理四大目标:养根护叶保穗增粒重

后期管理做好四防:防倒伏防病虫害干热风防突发性灾害

(一)科学控制浇水

小麦生长后期适当干旱,有利预防倒伏、提高籽粒的品质。但也要立足土壤墒情,如果太旱麦田要采用小水轻灌或微喷灌技术,选无风天气作业,保障灌浆期水分需求,杜绝大水漫灌引发根系缺氧与倒伏问题杜绝浇灌麦黄水。同时,叶面喷施0.2% - 0.3%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或含腐殖酸类叶面肥,延缓叶片衰老,提升小麦抗逆性与千粒重。

(二)病虫害防治

根据小麦灌浆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等,科学配伍、混合喷施,防治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麦穗蚜、粘虫等多种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实现一喷三防

杀菌剂可选用丙硫菌唑·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氰烯·戊唑醇、戊唑·百菌清、肟菌·戊唑醇、戊唑醇、丙环唑、叶菌唑、氟环唑

杀虫剂可选用联苯·呋虫胺、联苯·噻虫嗪、噻虫·高氯氟、噻虫·吡蚜酮、噻虫胺、双丙环虫酯、吡蚜酮、噻虫嗪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赤·吲乙·芸苔等。

(三)预防干热风

在灌浆期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两次叶面喷肥,避开午后高温时段开展田间作业,降低蒸腾风险。每亩用尿素1公斤或磷酸二氢钾0.2公斤加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能够增加粒重提高籽粒品质,达到预防干热风效果

(四)预防突发性灾害

构建气象部门与农业平台联动机制,实时获取大风、冰雹等预警信息。大风后迅速排查倒伏地块,启用无人机喷防;遭遇冰雹灾害,及时排水并施药防病。积极推动农户参保农业保险,提醒农户及早维修收获机械,做好机收抢收准备,防御各种突发灾害袭击极端天气下协调农机资源,优先抢收受灾田块。

(五)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是适宜收获时期,此时麦穗和穗下节变黄,大部分籽粒变硬。收获过早,灌浆不充分,籽粒不饱满,粒重、容重下降;收获晚容易造成掉头落粒或雨淋,黑胚率增多,粒重、粒色、产量和品质下降。

制种基地收获前要进行一次田间去杂,收获前10d20d进行,拔除杂草和异作物、异品种植株。收获时严格按品种单收、单晒、单储,联合收割机收获时应按品种连续作业,换品种(地块)时要彻底清理机器,防止机械混杂。

针对倒伏麦田,调整收割机拨禾轮位置(向前、向下),降低留茬高度至10厘米以下,逆倒伏方向作业,减少籽粒损失。

夏粮丰收已进入冲刺阶段,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将紧抓灌浆期管理关键期,扎实落实防灾减灾措施,持续强化农技服务,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撰稿:任星旭

编辑:岳   彦

审稿:郑秋道


首页 电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