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
重视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搞好农业科技成果储备
科技服务到田头 菌菇越夏有保障——我院食用菌团队深入一线指导夏季食用菌生产
当前正值盛夏高温时节,持续攀升的气温对越夏香菇与毛木耳生产管理提出严峻挑战。为确保菇农稳产增收,6月5日-6日,我院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食用菌任务团队深入主产乡镇多个食用菌种植基地与合作社,开展“夏季食用菌安全生产关键技术”专项科技服务,为菇农送去“清凉”技术指导。
技术服务聚焦核心:
1.越夏香菇菌棒管理:
遮阴降温:专家实地指导菇农强化菇棚遮阳(推荐使用高密度遮阳网、棚顶喷淋降温系统),合理进行早晚通风,利用深井水喷雾增湿,营造凉爽湿润小环境。
通风控湿:未上层架菌棒 “井”字形堆叠≤5层,堆间距≥20cm,留通风道;层架上的菌棒单棒4层摆放,菌棒间距8cm左右;上午9时至下午5时高温时段减少热气进入,傍晚加大通风,保持环境湿度70%—80%,减少菌棒水分散失。
防病虫害:识别和防治高温高湿易发的霉菌(木霉、青霉等)及虫害(菇蚊、菇蝇)等,定期对菇棚内外空间环境喷洒专用药剂进行病虫害预防。
2.毛木耳出耳管理:
降温控温:强化遮阳(双层遮阳网/棚顶喷淋),确保棚温≤33℃(适宜温度25-30℃),极端高温时段棚顶喷深井水降温。
科学增湿:采用“雾化喷水+地面洒水”方式,保持空间湿度85%-90%,严禁朝幼小原基直接喷水,应随着菇耳生长逐渐增加雾化喷水。
柔性通风:持续开通风口(加装防虫网),早晚加强气流交换,防止CO2积聚和闷热缺氧。
病虫预防:通风口设60目防虫网阻虫,棚内悬挂黄板诱杀,保持环境清洁;杂菌污染源及时隔离清除。
技术专家不仅深入菇棚“把脉问诊”,更通过现场演示等方式,确保技术“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并针对菇农提出的“菌棒越夏补水时机”、“高温期杂菌爆发处理”等具体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解答。
本次科技下乡服务精准对接了高温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的迫切需求,有效提升了种植户应对高温风险的能力,为我市夏季香菇、毛木耳管理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撰稿:王玲燕
拍摄:徐世静
编辑:李 洋
审稿:郑秋道
返回顶部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