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

重视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搞好农业科技成果储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栽培技术 > 食用菌

食用菌低温冻害预防管理措施

发布时间:2025-01-24 浏览:55

        近期,低温雨雪天气来袭,为有效降低其对食用菌生产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如菌丝生长受阻、子实体冻害、设施受损等,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特提出以下针对性管理建议,助力食用菌产业稳健发展,减少潜在损失。

一、加固维护设施

1.检查加固:对所有菇棚(室)的结构稳固性进行彻底排查,重点关注棚架承重能力,适时增添临时支柱,强化整体稳定性。

2.修补维护:仔细检查棚顶覆盖的塑料薄膜、草帘、保温被等材料,发现破损及时修补或更换,并确保固定牢固,防止大风掀翻。

3.优化排水:提前清理棚外排水沟,确保排水畅通,防止雨雪积水倒灌菇棚。

4.排查线路:彻底检查菇棚内水电线路,尤其是电线、水管,采取保暖措施,预防因低温引发线路短路或水管冻裂等安全隐患。

二、精准调控温度

温度骤降时,要迅速采取多层覆盖保温措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借助空气能热泵、热风机等设备辅助加热,但要注意及时通风,防止因一氧化碳积聚导致菇体死亡。同时,加强棚室通风口、出入口的密封,阻挡冷风侵入。

三、控制湿度通风

1.科学调湿:低温雨雪天气棚内湿度升高,应减少菌袋喷水次数。若湿度过大,可放置生石灰、草木灰等吸湿材料,降低空间湿度。

2.合理通风:在保证棚内温度适宜的前提下,选择中午气温较高时段通风换气,排出有害气体,补充新鲜空气。同时根据棚内温湿度灵活调整通风口大小及开闭时间,防止温度急剧下降。

四、优化光照管理

1.合理调光:利用短暂晴天或光线较好时段,适时揭开覆盖物,让食用菌接受散射光照射,促进光合作用与子实体正常发育。

2.人工补光:连续阴雨天气时,可采用LED灯等进行人工补光。依据栽培食用菌品种不同,调整光照强度和时间,满足其生长需求。

五、精细照料菌袋与子实体

1.菌袋管理:对于未长满菌丝的菌袋,适当增加摆放密度和层数以提高堆温,促进菌丝生长。并在生长过程中密切关注菌袋状态,及时处理受冻变软、变色等问题。

2.子实体采收:密切关注子实体生长状态,及时采收成熟子实体,同时,对于即将达到成熟状态的迅速进行抢收。

六、及时灾后管理

1.排除积雪、清沟排水

1)露地栽培的食用菌,要及时排除冰雪融化后的田间积水,避免菌棒(菌床)雪水浸泡,防止浸水导致的菌丝缺氧、活力下降,进而出现烂棒等严重损失。

2)设施栽培或工厂化栽培的食用菌基地,应及时清除菇棚(房)顶部及周围蓄积的冰雪。在菇棚(房)四周开挖排水沟,保持排水顺畅,避免雨水、雪水导致涝害。

2.做好通风保温管理

保持空气新鲜,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如发生病害,及时隔离管理或无害化处理。加强菇棚(房)保温管理,通风换气宜安排在每日气温较高时进行,气温稳定回升前,及时整理菇床,清除死菇,菌丝恢复生长后,按照日常管理。

 


首页 电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