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美味
重视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搞好农业科技成果储备
诗词里的中国食物
2023年暑期大热的大电影《长安三万里》,点燃了人们对古诗词的热情。美食与美文,在中华文明中从来密不可分,国人在漫长的文明史里,为本土作物、不同时代的外来作物,赋予美名、吟诗作赋,乃至将作物升华为家国的象征,留下了诸多华美印记。
位列“四书五经”之一的西周诗歌总集《诗经》中名篇《黍离》,即以目睹荒废的古国遗址中长出的“黍”寄托哀情,可谓诗词里中国食物的古早记录。
“社稷”一次,将五谷中的“稷”列为国家象征之一,发动长平之战,奠定中国统一基础的秦昭襄王姓名即为“嬴稷”,可见秦国王室对粮食的重视。
中国古代将重要的五种粮食作物列为“五谷”,即黍、稷、菽、稻、麦。人们对稻和麦的了解自不必赘述,通过上述介绍,也对黍、稷的重要地位有了初步了解。那么“菽”是什么呢,就是大豆,它被智慧的中国人创造性的加工为豆浆、豆腐等美食,有力的补充了中国餐桌上的蛋白供应。
唐代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中,汉代丝绸之路传入的葡萄与唐代丝绸之路流入的西域夜光杯交相辉映,映衬着盛唐荣光。
“诗圣”杜甫安史之乱后的名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既反映了安史之乱后的哀痛,也让人对唐代主要粮食作物的品种窥得一斑。
崧菜,初读感觉“高大上”,其实就是白菜。望文生义,白菜成熟后,“山”中散开(“松”开),中国文字的表意特点,在此彰显无遗。
美食与美文,交相辉映,早已和中华文明融为一体,成为民族文化记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时代,“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天宫种菜”,这些或幽默的、或浪漫的语言,无不反映着中国人文化血脉中的食物情。
撰稿人:马玮超
(以上图片均源自网络,本网站系非盈利公益性网站,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返回顶部
扫一扫 关注我们